我需要Apple Watch嗎?小米手環5一週使用體驗
大學時的我作息亂七八糟習慣了,但對我精力不構成任何影響,而且早8可以翹課的啊!到了研究所還遇到跟我一樣作息的指導教授,簡直是如魚得水,半夜二點討論paptr是一件在正常不過的事。
然而踏入職場多年,今年開始感受到還是要服老,像是太晚睡時明顯隔天精神不佳,體重緩慢持續上升,運動的效果也似乎降低了。因此開始考慮入手focus健康功能的穿戴設備。
自己在Apple Watch跟小米手環之間思考了一陣子,最終選擇小米手環。關於小米手環5的功能、以及app的使用,網上已經有許多文章了。因此這篇文章單純分享的使用體驗,讓有興趣的人(或是跟我依樣糾結的人)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做個參考。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也邀請你訂閱『Rock Data』電子報,支持我持續創作
場景:
從上面的動機可以理解,我自己對穿戴設備的最最基本要求:看時間、紀錄睡眠及運動資訊
- 能全天候配戴,做好健康監測,尤其睡眠監測
- 記錄運動數據,最重視戶外跑、游泳,本身就可以支持這些紀錄,不需要另外再透過手機,運動過程可以聽音樂
- 可電子支付因為運動後需要買水
- 不需要操心
使用體驗
一、配對的驚喜:綁定操作簡單
購買後在店裡店員幫我下載了小米穿戴app,回家路上我在App中接著按下新增欲綁定的裝置後,寫著”請把手機靠近小米手環5",還在想是要多靠近,結果還在包裝盒裡的小米手環居然就震動了…
二、日常的貼心提醒:鬧鐘、睡眠監測、久坐與步數提醒
- 手機的鬧鐘太小聲叫不醒,太大聲又常常是被嚇醒,用震動的方式自己覺得起床的質量確實有比較高。刷牙時順便看一下昨天的睡眠質量分析,比對一下不同日期的睡眠質量、得分、深淺分析,大概越來越清楚自己幾點睡比較好。
- 工作常常查數據、寫代碼,過程中太投入忘記時間是很正常的,因此對我來說久坐提醒還滿好的,至少可以記得要喝喝水、下樓走走….(寫到這,剛好他又提醒我坐太久了)
- 步數提醒,我是第一天使用時先測量自己一天大概多少步數,在設置略高的目標,之後下班時若那天步數未達到,不趕時間的話就在外面多繞繞。
這幾個功能雖然很日常,也不是什麼厲害的功能,但我覺得還滿實用貼心的。
三、運動紀錄的坑
帶著手機運動實在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,在口袋晃來晃去,跑到很累的時候,掏手機看一下距離這種動作,都容易讓我呼吸亂掉,手環每跑一公里就會震動就一下提醒。
但購買後我才知道手環本身不支援GPS定位,因此只戴手環運動時只能測量距離、簡單配速,不能紀錄路徑,當然也不能聽歌。這些功能都是要能跟手機配對到的狀態才能用,有點遺憾。
最大的問題是運動數據不是很準。這一週跟同事去戶外跑了4次,跟他的運動手錶對比距離的話,每一次小米手環距離都會低1~1.5公里左右。(可以當成嚴格模式…)
跳繩測試過是準的,但剩下的9種模式準確度我也保持懷疑就是。(11種運動模式分別為:戶外跑、室內跑步機、戶外騎乘、室內腳踏車、健走、橢圓機、划船機、瑜珈、跳繩、游泳、自由訓練)
四、其他:電量、電子支付、音樂撥放控制、換表盤
- 目前碼字當下剩餘電量是56%,電量撐兩週應該是沒問題,這個續航成績我個人還是滿意的了。
- 在支付寶做設備綁定後,小米手環中就可以打開支付寶付款碼,第一次跑完後忐忑的去7–11測試,居然真的就支付了,滿酷的…
- 音樂撥放控制:在蘋果有線耳機時,可以切歌、調整音量,改用airpods pro後就無法控制音量有點不方便,這終能是手機開啟音樂App之後手環就會自動連接,可以在手換上做切歌跟調整音量。雖然只有用到幾次,但也算方便
- 換表盤:不知道為什麼網上這麼多人討論這功能?感覺很受歡迎但我不care就是..
結論
但不得不說Apple watch除了續航,其他各種體驗真的很好、精美的表盤、成千的app,尤其健康方面真的無敵;單純從”產品”來說,小米手環畢竟都是基本功能,紀錄、提醒而已,並沒有特別強的點。
但從”使用”的角度,我真的需要Apple Watch那麼強的功能嗎?我不覺得功能越多,就會對改善生活方式有直接的幫助,這一週使用過程,我經常忘記小米手環的存在,洗澡也戴著,它只在必要的時候提醒我,調整、行動還是要靠自己。
況且小米手環價格在那,這麼沒有負擔的便宜價格,也不失為一個了解自己是否需要更好產品的選擇。
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,也邀請你訂閱『Rock Data』電子報,支持我持續創作